【#乘客故事】帶寶寶出門,不再是障礙賽
女兒禾禾出生之後,秋華便把建築師事務所的行政工作辭掉,自己親自帶孩子。不同於其他媽媽的想法,她等到禾禾四歲才送去幼兒園中班:「小班就送去幼兒園,沒有必要,只是一天到晚生病而已。」
秋華帶著禾禾到台北市各區的親子館,跟小孩一起學習,在禾禾旺盛的好奇心帶領下,她也一起重新認識世界。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是一場冒險,她希望可以陪著她一起走到能力所及的最遠。
想起那時,每次出門的時候,大包小包加上娃娃車,秋華笑著說:「根本就是挑戰障礙賽啊。」
就說搭公車吧,等到低底盤公車時原本好開心,司機卻懶得提供上下渡板,讓媽媽慌張吃力地將娃娃車翹孤輪攀上公車;急煞車急起步,媽媽寶寶像坐海盜船一樣前俯後仰。
改搭捷運略好些,但娃娃車進出車廂,秋華好怕月台超大縫隙卡住輪子;更常有身手矯健青年男女搶搭電梯,讓秋華推著娃娃車等到花兒也謝了。
台北市有不少親子友善的公共空間,但是往返這些地方卻是萬般艱辛。秋華心一橫,決定多撥點預算搭計程車來降低交通帶來的狼狽與疲憊,更是不想這些周折,讓孩子在路程中產生不耐或遭遇安全的威脅。
可是,計程車沒有提供安全座椅,這件事讓秋華始終放不下心。
更何況,每次攔車亦是一場賭注,有時車裡衛生不佳,她緊緊抱著孩子,一邊擔心孩子過敏,一邊又暗自責備自己小題大作過於焦慮。有些司機愛找話說,可是「帶了一天小孩很累,真的不想聊天。」遇到司機繞了半天路,帶著幼齡孩子,秋華不敢爭辯,也只能按表掏錢買單。
直到秋華學會叫寶寶優步,一提到這,她很認真的說:「我覺得應該改名叫『媽媽優步』!小孩哪裡知道差別有多大,反而是媽媽可以放好輕鬆好輕鬆啊。」
疊聲喊了兩次好輕鬆,秋華強調:「優步最開始吸引我的是提供安全座椅,但意外發現駕駛的服務很體貼,上下車會主動幫忙拿東西,我只要顧小孩就好了,行駛路線和價格也清楚,路上我可以自在跟禾禾互動,不必再額外花精神顧路。」
禾禾現在五歲了,秋華說,不用推娃娃車出門,壓力當然比較小,但是對於安全座椅她還是很堅持。
聽說因為政策改變可能以後叫不到優步,她很無奈的說:「帶小孩的辛苦,是一點一滴的細節堆積出來的,沒有小孩的人很難想像。政府為了鼓勵生育雖然已經做了許多努力,但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只能靠政府力量,我以為政府應該更鼓勵企業發展友善親子的商業服務。優步問題要怎麼解決我不知道,我只是一個媽媽,我當然自私的希望這個服務可以留下來。」
都說為母則強,訪問當天,秋華怕腸胃炎初癒的禾禾疲倦,還是帶了娃娃車出門,再輕量的車子也是要挪出一隻手拎著,這些原是母愛的承擔,但當社會的友善支持不夠,說不清的瑣碎重量,逐漸也會累積成巨大負擔。
#共創友善的育兒環境
#寶寶優步
#WinTogether
#沒有人應該輸